跳转到主要内容

热门内容

今日:


总体:


最近浏览:


Chinese, Simplified

category

由亚马逊云科技、思科和Intuit员工联合撰写的提案,试图将DNS为Web提供的核心功能应用于全球AI代理生态。分析人士认为该方案很可能被行业采纳。

​自主AI代理时代​

图片来源:Rob Schultz / Shutterstock

基于对AI代理数量即将远超网络用户的预判,开放全球应用安全项目组织(OWASP)开发出在企业系统与AI代理交互前自动识别其身份的机制,命名为"代理名称服务"(Agent Name Service,ANS)。

OWASP的ANS提案将这项技术描述为:"针对公共代理发现框架缺失问题,基于DNS构建的创新架构。ANS通过协议无关的注册机制,利用公钥基础设施(PKI)证书实现可验证的代理身份与信任体系。该架构包含核心创新:标准化的代理生命周期注册/更新机制;支持能力识别的DNS式命名解析规范;模块化协议适配层(兼容A2A/MCP/ACP等通信标准);精确定义的安全解析算法。"

与所有潜在行业标准类似,ANS需突破两大障碍:协调不同厂商技术路线(包括Anthropic的MCP、谷歌A2A、IBM ACP,甚至微软重命名的Entra ID原Azure AD),以及争取足够产业支持以成为事实标准(乃至获传统标准组织认定的法定标准)。

​技术整合的平衡术​

提案作者面临微妙平衡:既强调方案属于OWASP独立报告(非雇主立场),又透露各参与企业(亚马逊/Intuit/思科/分布式应用公司)均签字认可——这被视为默示支持。审查委员会名单(含SAP/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/甲骨文/欧盟)更强化了行业背书。

​专注代理发现机制​

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安全工程师、联合作者Vineeth Sai Narajala指出:"协议无关设计具有前瞻性,它未强推新标准,而是构建兼容现有协议的协调层,大幅提升落地可能性。基于PKI的安全验证机制能解决医疗、金融等敏感领域的代理信任难题。"

他特别澄清技术定位:"需明确区分ANS与MCP/A2A/ACP及Microsoft Entra:后四者属于通信协议(定义代理间交互规则),Microsoft Entra是微软生态身份服务,而ANS专注于代理交互前的发现与验证机制——如同DNS之于Web的基础作用。"

​填补生态关键缺口​

分布式应用公司CEO、联合作者黄肯(Ken Huang)强调:"代理身份缺失是企业部署的核心瓶颈,ANS提供了缺失的拼图。"根据AI代理部署增速预测,到2030年其将占据企业流量的50%,2035年达80%。

分析师普遍持乐观态度:

  •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Craig Le Clair认为:"代理元数据的可观测性对系统协作至关重要"

  • Moor Insights策略副总裁Jason Andersen指出:"数十亿代理需统一治理框架,ANS让安全支付等场景成为可能"

    建议国际标准组织(W3C/IEEE)介入推进

​不确定性与实施挑战​

Gartner高级总监Tom Coshow则警示:"当前代理协议尚处早期,因无单一主导方,创新与碎片化并存。考虑到AI代理通过上下文理解实现交互,统一标准未必必需,但支付等场景需优先解决安全风险。"

技术落地层面,WaveCX CEO Jon Tvrdik提出关键考量:"部署机制决定成败——若增加系统复杂性将阻碍采用。理论设计层面让代理如域名般可验证身份的理念极具价值,但实现时必须保持简洁开放。"


​技术要点标注​

  1. 1.

    A2A:谷歌Agent-to-Agent通信协议

  2. 2.

    MCP:Anthropic开发的任务协调协议

  3. 3.

    ACP:IBM自主代理通信框架

  4. 4.

    Microsoft Entra:微软跨平台身份管理服务

  5. 5.

    PKI公钥体系:通过数字证书验证数字身份的基础设施

不要错过人工智能代理发展的关键转折点。

 
本文地址
最后修改
星期二, 八月 19, 2025 - 19:49
Article